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70亿美元,向东道国缴纳税费约6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8万个就业岗位。近年来,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创新了投资合作模式,分享了发展经验,深化了互利共赢,促进了民心相通。
未来,境外经贸合作区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近期发布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借鉴国内开发区和境外先进园区管理经验,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区位优势、产业定位清晰、运营管理先进、生态效应明显、建设效果突出的合作区。
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泰中罗勇工业园位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核心区域,是中国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之一。截至目前,罗勇工业园已吸引近170家中资企业入驻,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8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5万多个就业岗位。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罗勇工业园推出招商“云方案”,既减少人员感染风险又大幅缩短企业投资考察周期。疫情发生至今,罗勇工业园吸引了近30家企业入驻,其中近半数通过“云招商”方式入园。
中白工业园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斯莫列维奇区,是白俄罗斯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被视为“一带一路”沿线的标志性项目和样板工程。截至上半年,中白工业园入园企业达71家。今年3月,中白工业园迎来首个中医药产业项目,其主要分装在抗击新冠病毒方面具有良好疗效的中药颗粒,并在园区打造传统医学文化交流中心及传统医学诊疗中心。
这些工业园正是境外经贸合作区稳步向前发展的缩影。商务部研究院“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研究所所长祁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抗疫进入常态化阶段,广大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克服疫情对人员流动、生产要素供给等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合作区建设,不仅累计投资比去年年底增长20多亿美元,还为当地扩大了就业。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深化双边合作的亮丽名片,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祁欣说。
推动高水平建设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词。境外经贸合作区则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是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重要平台。近期,商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其中明确提出要打造绿色境外经贸合作区。
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打造绿色境外经贸合作区尤其引人注目。祁欣表示,合作区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重要抓手,也是顺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的必然选择。《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明确提出要打造绿色合作区,提高入区企业和项目环境准入标准,推动区内产业绿色化。“事实上,合作区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促进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能力正逐步提升,已成为助力东道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此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祁欣说。
对于如何打造绿色境外经贸合作区,祁欣建议,一是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系统全面引导合作区因地制宜规划低碳产业布局,推进节能标准、环保标准、绿色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推动绿色认证与标识的国际互认。二是树立标杆,打造示范工程,支持在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分类开展合作区低碳试点,充分发挥合作区低碳发展带动作用。三是以金融支持拉动合作区低碳发展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为合作区低碳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以市场化方式发现、筛选、培育优质项目。(记者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