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开幕。《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这份长达233页的规划纲要草案全面勾勒了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北京发展全貌,涉及“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等诸多内容。由此,北京“十四五”时期的十个重大工程包也随之出炉。
1.全国政治中心建设
◇主要内容:
推动实施长安街沿线及中南海周边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核心区老旧小区改造、核心区棚户区改造、“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等4项工程。
◇专家声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邓羽:
北京长期高速增长,城市规模巨大,历史文化保护与政务创新环境塑造都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长安街沿线及核心老城区。对标国际都市,北京城市规模呈现出高密度集聚而人居环境退化特征,尤以核心区与中心城区为甚。因此,亟需通过精简城市规模,创造有序、高效的政务环境。
建议针对实施体系中的规划管理环节,根据减量目标,创新规划管理机制,搭建“两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体系;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增减挂钩规划”的规划编制体系,整合相关规划,明确工作重点与责权,搭建融合平台落实减量工作。
2.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主要内容:
推动实施中轴线申遗保护、老城整体保护和街区更新、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青龙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等9项工程。
◇专家声音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魏鹏举:
中轴线的申遗保护工作对历史文化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一方面在申遗的过程中能够开展更规范、更公开、更权威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区域文化品牌的建设。申遗保护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公共认知度的事件,如果申遗成功,这将在全球起到区域文化品牌的建设和推广的作用。
扩大历史文化街区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前期的基础性投入需要政府的保障,同时建章立制,保护文物资源。
3.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主要内容:
推动实施大兴国际机场配套工程、首都国际机场国门再造工程、“三平台”承载空间建设、国际交往设施提升等7项工程。
◇专家声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
大兴国际机场、首都机场是北京对外交往和开放的门户,将来从首都机场运行的方向来看,其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密度是非常饱和的,充分利用两个机场调配国际航线资源,将同时为国际旅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能够增强整个北京对外联系的广度和宽度。同时,既要保证对外联系的高效,又要保障安全,做好防疫工作。
4.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主要内容:
推动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创新策源工程等7项工程。
◇专家声音
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步日欣: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国际前沿科技领域,但由于缺少一个好的产业模式去转化,所以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了,导致了产业化的落后。因此,打通科研院所推向市场的链条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卓:
首先要把基础夯实好,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希望能够在全市层面统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上支持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
5.京津冀协同发展
◇主要内容:
推动实施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环京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京津冀产业协同、京津冀能源协同等21项工程。
◇专家声音
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叶堂林:
眼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2.0时代,但三地产业条件悬殊仍较大,天津、河北尚不具备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落地的条件,大批北京企业仅能将研发成果推向东南沿海地区落地,只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够进一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姜镭:
北京自身的承载能力有限,科创产业链发展也需要其他地区的力量,因此还是要将整个京津冀统筹起来。以集成电路为例,没有分工和专业的集群,要么一窝蜂上,形成大量的重复产业;要么各做各的,互相不能匹配,始终形不成完整的产业链。
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主要内容:
推动实施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集成电路制造业新生产力布局和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医药健康“3+N”产业链提升等19项工程。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卢鹏起:
要想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中国在运输方面还需同时提升软、硬实力,需要给予行业更多政策扶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新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济师谢志丹:
我们要发展,就必须要引入一些优质资源。因此能把乐高乐园引入,其实对城南地区,尤其是对房山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机遇。
7.城市更新
◇主要内容:
推进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老旧厂房“活力复兴”、传统商务楼宇升级改造、传统商圈改造、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架空线入地、城市天然气消隐等7项工程。
◇专家声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可以刺激新的住房需求,也带动了包括水泥、建材、电梯等产业的更好发展,同时释放了新的市场活力。而老旧小区改造一个较大的难点是建筑的历史成分比较复杂,尤其是很多老旧小区改造的价值量较大,同时权属关系很复杂,不改还好,一改就引起各类经济利益的问题,所以要加快老旧小区的权属调查和改造流程梳理。
8.基础设施补短板
◇主要内容:
推动实施轨道交通建设及消隐改造、市郊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高速公路连通、城市路网完善提升、停车设施补短板、智能交通能力建设等13项工程。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
北京市在市郊铁路上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已经有了400公里左右的线路,但主要的问题在于客流量不大。
市郊铁路必须连接市中心和郊区的重要组团,一方面,郊区的保障住房用地、产业用地可以围绕市郊铁路建设。另一方面,市郊铁路要有更多的快行线,把市郊的时空距离拉近,就能够让城市的辐射面扩大,同时增加城市的承载力。
9.保障和改善民生
◇主要内容:
推动实施赛事场馆及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养老设施补短板、中小学教育设施补短板、高校资源均衡布局工程、民政兜底性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应急体系建设等7项工程。
◇专家声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
将养老服务的重点向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倾斜,不仅体现出北京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上的决心,也体现出北京要重点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普惠型养老服务的思路。可以预计,今后,北京在建设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时,会更重视其功能的灵活性与综合性,让驿站真正成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服务提供方。
10.绿色北京建设
◇主要内容:
推动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城市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生态休闲绿道步道系统建设、湿地生态系统打造留白增绿和小微绿地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等6项工程。
◇专家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
发展绿色北京,是与北京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相一致的。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在节能减排、绿色GDP、绿色服务等方面,也符合冬奥精神。建设公园式中心城区,有助于真正提升老百姓的体验,这涉及大量市政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是立体化、系统性的绿色产业,上下游联动需要一个整体设计。